#春日养生季#网络证劵杠杆平台
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但很多人却总感觉身体“沉甸甸”的——白天犯困、四肢乏力、注意力不集中,甚至情绪低落。这些典型的“春困”症状,其实与人体阳气升发不足、湿气滞留有关。 别担心!今天教大家4个中医穴位按摩法,通过日常简单操作,就能疏通经络、升发阳气,助你轻松赶走春困。所有方法均经过中医理论验证,安全有效,建议收藏后跟着步骤实操!
一、春困的根源:为什么春天更容易疲惫?
从中医角度看,春季人体阳气需顺应自然向外升发,但若冬季藏养不足、脾胃虚弱,或外界湿气过重(如南方回南天),会导致体内气血运行不畅,清阳之气无法濡养头部,从而引发困倦、头晕等症状。 单纯靠补觉或喝咖啡只能暂时缓解, 调理气血、祛湿升阳才是关键!
展开剩余75%二、4个穴位按摩法,每天5分钟唤醒身体
1. 百会穴——提神醒脑的“阳气开关”
位置:头顶正中,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交点处。
手法:用拇指指腹以适中力度按压,顺时针揉按2分钟,感到轻微酸胀即可。
作用:百会穴是诸阳之会,刺激此处可振奋阳气、改善脑供血,缓解头晕、嗜睡。
2. 太阳穴——缓解头昏眼花的“能量站”
位置:眉梢与外眼角之间,向后约一指宽的凹陷处。
手法:双手食指同时按揉双侧太阳穴,配合深呼吸,每次3分钟。
作用:疏通头部气血循环,缓解眼疲劳和头痛,特别适合长时间用脑、用眼人群。
3. 风池穴——驱散湿气的“祛困要穴”
位置:后颈部,枕骨下两条大筋外侧凹陷中(与耳垂平齐)。
手法:双手拇指按压穴位,其余四指扶住头部,向内上方缓慢推揉,持续2分钟。
作用:祛风散湿、疏通颈肩气血,对颈肩僵硬、头重如裹的春困类型效果显著。
4. 内关穴——调节气血的“万能穴”
位置:前臂内侧,腕横纹上2寸(三横指宽度),两筋之间。
手法:拇指垂直按压,力度以产生酸麻感为宜,左右各按揉2分钟。
作用:调理心包经,改善心慌、胸闷等气血不足症状,同时缓解春困伴随的焦虑情绪。
三、增效小贴士:按摩配合生活习惯调整
晨起拍胆经:沿大腿外侧(裤缝线位置)从上到下轻拍50次,促进阳气升发。
午间小憩:11点至13点(心经当令)闭目养神15分钟,事半功倍。
饮食祛湿:用薏米、赤小豆、山药煮粥,少吃生冷甜腻食物。
适度运动:每天散步30分钟或练习八段锦,帮助气血畅通。
四、温馨提示
穴位按摩需长期坚持,建议早晚各做一次,经期、孕期及体质虚弱者力度需减轻。
若春困伴随严重乏力、胸闷或持续低热,可能是身体发出的疾病信号,应及时就医。
春天是养肝护阳的黄金期,学会这4个穴位按摩法,不仅能赶走困倦,还能提升全年免疫力。快转发给身边总喊“困”的朋友,一起用中医智慧拥抱活力满满的春天吧!
(注:文中方法仅供参考网络证劵杠杆平台,个体差异需灵活调整。图片建议配穴位定位示意图及按摩动态图,增强可操作性。)
发布于:甘肃省